时间:2023-01-12 22:34:44 | 浏览:575
1.四姓皇帝李元昊
江湖侠士常说,“在下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可拉倒吧,皇帝想让你怎么改,就得怎么改。不过,这不憋屈,而是一种荣耀。
古代帝王对臣子有一种表示信任和恩宠的标准——赐姓,更高级的,就是赐国姓。
有意思的是,隋唐的皇帝在还没创业,给别的领导打工之前,也享受过这种荣宠。
比如杨坚,没称帝前家族被北周领导赐了鲜卑族的普六茹姓,在北周打工时,他一直是普六茹坚,还有个很洋气像印度大神的字,那罗延。到杨坚掌握大权,这才恢复了自己的汉姓。
杨坚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因为同样的功劳,被北周赐姓为大野,大野了好几代,到杨坚恢复汉姓那会儿,才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李姓。
当臣子的时候,赐姓就是一种荣耀,想自己创业了,前朝所赐的姓,就变成了一种耻辱,需要及早脱掉。要光大门楣,也是光大自家的。
被赐姓的皇帝里,更夸张的是被大家喊打喊杀的“李元昊”。
电影《敦煌》剧照,李元昊
李元昊的李就是祖先在李唐王朝得到的赐姓。从唐末一直张冠“李”戴到北宋,他爷爷李继迁又被赐姓为赵,全家再次拥有宋朝国姓,变成了赵家人。
随后,李元昊祖孙三代,每一代都要被赵宋皇帝重申一下他们的姓氏问题,一代代被赐姓,但李元昊对姓赵并不怎么感冒。宋仁宗的时候,为了拉拢,宋仁宗再次下诏给李元昊赐姓为赵,李元昊完全不稀罕,连“领旨”都是老远站着,并不下跪感谢天恩,反骨很明显。
不过,宋朝人不管这个,在正式的史书上,李元昊始终是被称为“赵元昊”。(《辽史》称李元昊。)
“辛卯,辽主如春水。是月,赵元昊寇府州。”《续资治通鉴·宋纪三十九》
“康定初,赵元昊反,西边用兵,诏募神捷兵,易名万胜,为营二十。”《宋史·志·卷一百四十》
李元昊见宋朝手腕并不那么强势,于是彻底撕破脸,不仅多次明目张胆跟宋朝对着干,最后还直接称帝,名义上完全和宋朝一个地位。不过,李元昊认为,皇帝跟皇帝之间,也有君臣关系。
为了维护和平,以及能在富庶的宋朝这里攫取资源,1039年正月,称帝后李元昊给宋仁宗送了一封信,请宋仁宗承认他夏国的存在,册封帝号。在国书里,李元昊即使要称帝,也仍对宋朝称臣。
这事在宋朝内部掀起轩然大波,怎么对待李元昊和他的夏国,一帮士大夫坐在一起吵了几个月,一直到农历六月,宋朝才做出决定:“壬午,诏削赵元昊官爵,除属籍,揭榜于边,募人禽元昊,若斩首献者,即以为定难节度使。”
既然元昊对成为赵家人不感兴趣,宋仁宗下旨成全:“你也配姓赵?”这次宋朝算是真发了怒,削了官爵,除了赵家籍,还要在全国范围内找能人去生擒李元昊。
宋仁宗
见状,发兵试探了几次,李元昊又开始向宋朝请和。跟宋朝磕磕碰碰若干年,李元昊一度还把这“赵李”一起废了,改了个党项本族的姓——嵬名,加上他们家原本是鲜卑拓跋氏,李元昊一举创下了“四姓皇帝”的记录。比三姓家奴还要多一级。
2.李勣,又叫责力
跟李元昊一样,名字被反复折腾的,还有唐朝的李世勣。
首先是姓,李世勣本姓徐,在大唐开创途中建了不少功勋,被李渊赐姓为李,自此人称李世勣。但这样一来,李世勣就跟秦王李世民俨然像对兄弟,“世”则像是他们的班辈字。
《贞观之治》李世勣
等李世民即位,为了尊显皇帝的与众不同,天下人的名字都要行避讳。
避讳制度源远流长,周代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原则。尊者指君王,亲者指长辈,贤者则如周公、孔圣之类。
到了秦汉时代,封建制基本崩溃,中央集权,皇帝更有独断的趋势,于是尊者愈发尊贵,秦汉不止避讳死者,和皇帝名讳同字、同音的人物、礼俗礼器、山川大泽,甚至前代君王都必须避讳。比如,为了避秦始皇政大名,正月被改成了端月;为避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邦被改成了国;汉文帝刘恒,姮娥被改为嫦娥,田恒被改为田常,连恒山也更名为常山;汉安帝的父亲名庆,自此姓庆的都改为贺,百官上奏称贺,也不能说庆祝什么,而要贺祝……
南北朝时期双字名盛行后,为了怕百姓避讳麻烦,士大夫们翻遍儒家经典,搬出《礼记》里“二名不偏讳”的规则,意思是,只要两个字连读起来和天子不撞名,就无须避讳。
唐太宗遵循规则,也曾下令说:“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只要你不也叫“世民”或者“民世”,李世什么都无所谓。
所以,终唐太宗一朝,近在眼前的李世勣勉强保住了自己的名字,但到了唐高宗时期,李世民已不再是天子,而是当今天子的爹,为了给爹足够的尊贵待遇,李治开始勒令凡是撞了先帝名讳的,都得自行阉割一下。于是,三省六部中的民部改成了互部,李世勣这种以假乱真要跟皇帝当亲兄弟的名字,自此也变成了李勣。好好的三字姓名,最后只拥有了一个字。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么?
徐茂公掐指一算,自己90岁的时候还有一个大劫。
坟被刨了?还真没错。
公元684年,李勣孙子李敬业造武则天的反,失败后,不仅脑袋不保,余怒未消的武则天又追加一道贬斥,把李家集体打回原形,继续姓他们的徐。这是李世勣第三次更名换姓,此时他已经早在九泉之下15年了。除此之外,李勣在生前死后得到的所有荣誉,都被武则天一股脑撸了,坟也挖了,棺材也被砍破,完全忘了当初她迈向权力第一步,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相持不下的时候,是李勣在背后无意间托了她一把。
不过,种种侮辱,久成泉下土的李勣其实早就没了知觉。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千多年后,范冰冰拍了一部《武媚娘传奇》,李勣又被改名了,在剧中,他成了李!责!力!这下,没有一个字是他自己了。而这一劫,还是因为“武则天”。
中华泱泱,姓氏堂堂,完璧归赵,源远流长。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赵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依然熠熠生辉,赵氏家族名人辈出,人才济济。秦赵同属“嬴姓赵氏”秦始皇的姓氏历来是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可是到底该叫他嬴政还
赵 姓,百家姓第一位,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位。百家姓为何赵姓排在百家姓第一位呢,这要从百家姓的编排说起,《百家姓》编撰于北宋时期,当时的北宋是赵氏统治,所以把赵排在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除非作者嫌自己命长)。关于赵氏的起源,据史料记载是有三种
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的介绍都是嬴姓,在普通大众的思维中,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也就是说,他姓赵,名政。其实,并非如此,在秦始皇的时代,他肯定不叫嬴政,而是叫赵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过:“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
赵汗青·刘欣华赵姓在中国,是个很普及的姓,说起古代名人,有春秋时候的赵简子,战国的平原君(赵胜),千古一帝秦始皇赵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千古贤相赵普,更有因文艺范导致丧权辱国的赵佶,元代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赵孟頫……近代至今
一、赵姓图腾趙,嬴姓,系出东夷。以玄鸟凤凰为图腾,凤凰代表高贵和永生。嬴秦氏图腾伯赵氏图腾趙,是东夷民族少昊族团一支——伯趙氏的族称。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的“肖”图形组成,肖是玄鸟燕子(偃、嬴)的象形,“趙”是“肖”的繁体,
甲骨文“人”大家好,新人乍到,请大家多多关注!我是一位热爱汉字的学生,字菌。希望在我的介绍下,能让大家爱上汉字。百家姓百家姓这个系列是我的一次初步尝试,打算汇集各家之说,探究每一个姓氏的真实来源,如果效果好,之后还会出其他系列汉字的探究,希
说起历史上赵姓创立的王朝,大家肯定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和宋高宗偏安江南形成的南宋,其实还有一个朝代也是赵姓的天下,哪个呢?说出来肯定会让您大跌眼镜却又一头雾水,答案就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开创的大秦朝。秦朝皇帝不是姓赢吗?
百家姓为什么把赵姓排第一位?百家姓是按照宋朝时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来排先后的,,宋朝的皇帝姓赵所以就排在第一位赵氏的起源起源一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
简介赵姓为宋朝国姓,是《百家姓》之首,是嬴姓十四氏之一。天下赵姓的始祖为造父,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另一支赵姓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赵姓的人口约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3%,是我国第八大姓,主要分布在甘肃天水郡,河南南阳郡,甘肃金城郡
为什么帝王专业户刘姓排名252,咱们今天呢就给大家讲一讲百家姓的排序。百家姓中一开始收集姓氏411个,后来天不到504,而且几乎都源自于中华最古老的八大姓,姜云、归遥寺、迎刃机,所以就有了中国百姓初八性的说法。这其中呢基性更是堪称万幸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