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29:12 | 浏览:529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人名曰豫让,其主君智伯被赵襄子所杀,首级都被砍了下来当做尿壶(溺器)。为了替智伯复仇,他便伪装成残疾人,来到赵襄子的宫中成为一名厕所清洁工,准备在赵襄子如厕时将其刺杀。结果一天赵襄子上厕所前突然第六感迸发,感觉有人要行刺自己,于是豫让的图谋便败露了。赵襄子感念他忠心可嘉,便放了他。
获释以后,豫让仍然心存复仇。他下定决心毁容(史称“漆身吞炭”),改姓易名,埋伏在赵襄子平时出行的必经之桥下准备行刺。不料这回赵襄子的马又开了第六感,豫让再一次被擒获。赵襄子慨叹豫让的忠心之诚,于是让人把自己的衣服拿来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大呼“我在泉下可以报答智伯了”,随后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一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二是“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但是在这个小故事背后,还有一桩更大的故事,以及一个不为人察觉的现象。
更大的故事,是指三家分晋。按中学历史和《资治通鉴》的说法,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