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2:21:35 | 浏览:747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钟晓璐
通往元代长安的穿越之门,近日在陕西西安原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用地周边被打开。
1月24日,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公布了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其中,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为入选项目之一。
出土陶器
记者了解到,去年4到11月,考古队员在原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用地范围内发现了各时期遗迹250多处,其中有9座墓葬为一处元代赵氏家族墓地。
该家族墓地中出土文物种类丰富,9座墓葬中共出土各类型随葬器物500余件。这当中既有专门用于陪葬的陶质明器,又有实用的瓷器、金器、玉石器等多种。
透过这扇门,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可被窥见,元蒙政权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在这里缓缓浮现。
一件朱书买地券
辨读逝于700多年前的墓主人身份
尘封700余年的泥土下,考古队员如何确认这里就是赵氏家族墓?一件“买地券”足以说明。
墓地墓葬分布
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该发掘项目负责人朱连华介绍,这处墓地内,墓葬排列整齐,有台阶墓道砖室墓、台阶墓道土洞墓和竖穴墓道土洞墓三种,均为东南向。
M44发掘工作场景
根据考古发现,墓地最西北部编号为M45的墓葬,时代最早。考古队员在墓葬中发现一件朱书买地券。朱书文字虽有漫漶不清,但大致可识读墓主人为诸路质子千户赵伯杰,葬于元世祖至元四年,即1267年。
M45陶三足炉
“买地券”是啥?朱连华说,这是一种陪葬的明器。“宋元以后比较流行,类似于一种与地下世界的土地买卖契约,置于墓室用以证明墓地的合法性,并被古人认为带有驱邪的含义。”朱连华介绍,这件朱书买地券所描述的墓葬范围非常真实,东西十九点三步,南北十八点五步。按照现在的单位换算,大约是三十乘二十八米的范围,所记录的墓地范围清晰。
赵氏家族三代从戎
为当地军吏
在墓地中部,编号为M44的墓葬中,出土墓志一合,其上铭“元故兴平尉赵公墓铭”。朱连华说,根据墓志记载,墓主名赵镐,为兴平县尉,卒于延祐庚申夏(1320),其祖父赵伯杰,父赵仲荣,子赵睿。结合M45、M44两座墓葬出土的纪年文字材料,考古队认定该处墓地为元代赵氏家族墓。
此外,该处墓地中,西北部的M45时代最早,向东南时代渐晚,墓地起用于元世祖至元四年,按照排列顺序推测,该墓地应葬了赵氏一家4至5代,延续时间基本贯通了有元一代。墓地内,早期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为丰富,晚期墓葬规模相对较小,随葬品较少。
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文字资料,朱连华推测,赵氏家族三代从戎,几乎都是武将。比如,M45的墓主人赵伯杰为诸路质子千户,这就是一种军职,相当于军队里的千夫长,为当时军队中下层的一名军吏。其子赵仲荣曾出征四川,后被封为武略将军。孙辈的赵镐为兴平县尉,也是一种武官,主管治安,类似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出土瓷器来源广泛
反映各地商贸往来频繁
墓葬出土文物种类丰富,9座墓葬中共出土各类型随葬器物500余件。这当中既有专门用于陪葬的陶质明器,又有实用的瓷器、金器、玉石器等多种。
出土陶俑
其中,陶俑有墓龙、鸡、狗、羊、骆驼、马等动物俑,出行车马俑主要有牵马、车马和牵驼组合俑,另有各种类型的、神态生动的男女侍俑。
出土瓷器
瓷器共30余件,形式多样。以器形分有梅瓶、玉壶春瓶、碗、盏、盘等,以釉色分有白釉、青釉、清白釉、酱釉等,以用途来分有茶器、酒器和饮食器等,这其中大部分是实用器物,使用痕迹比较明显。
出土瓷器
经初步鉴定,这些瓷器有来自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窑、湖田窑,来自北方的钧窑、霍州窑和陕西本地的耀州窑等。“瓷器来自丰富的窑库,这说明元和南宋早期虽有较重的军事壁垒,但商品贸易仍未间断。”朱连华说,墓葬出土的瓷器品种丰富、时代明确、延续时间长,为研究元代瓷器的器型特征、元与南宋之间的交流和贸易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
墓地贯穿元一代
为研究元代关中地区中下层官吏阶层提供资料
“虽然赵氏在当时并不算高等级的家族,但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重视丧葬,将家庭大量的财富都用于丧葬。”朱连华说,此次发现这9座墓葬组成的元代家族墓地,排列清楚,传承有序,为宋元时期流行的贯鱼葬,体现了五音姓利学说影响下的墓葬埋葬次序。
这批墓葬时代基本贯穿了有元一代,墓葬内涵较为丰富,包含多种葬制葬俗和大量、多种类随葬品,不仅体现了元代西安城中赵氏一族的家族兴衰史,更为研究元代关中地区中下层官吏阶层的思想文化与丧葬习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王氏堂号分布,供宗亲参考,以方便宗亲查找:1、三槐堂:江苏南京、淮安、泗阳、武进、晋陵、泰州、宜兴、无锡、丹徒、靖江、镇江、润州、常州、昆山、江阴、苏州、吴县王氏;浙江诸暨、暨阳、桐庐、萧山、镇海、上虞、绍兴、山阴、淳安、遂安、鄞县、会稽王
赵卿父子(二)赵氏在晋国发迹于赵衰,这是一段君臣同甘共苦的故事。事情要先从赵氏和晋国的历史说起。赵氏是古老的宗族,赵氏的历史比晋国的历史还要悠久。《史记*赵世家》说“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当初帝颛顼的后裔大费在舜帝时因为辅助禹治水有功而受赐
罚罪终于等来了大结局,最后两集看的是真过瘾,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随着严政委一声"收网",赵氏家族的保护伞尽数倒闭。开始收网保护伞倒闭赵氏家族核心人物最先被抓捕的是黑头。接着是大哥赵鹏展,被抓时很坦然,也许这个时候内心才真正的解脱。三哥赵鹏翔
赵盾一系经过长达七八年的战争,终于把不服自己管教的赵穿一系兼并了。这是赵氏家族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赵盾一系控制着山西晋阳;赵穿一系控制着河北邯郸。赵盾一系兼并赵穿一系,意味着赵氏家族以一个强大的核心,控制了晋阳、邯郸两大政治经济中心。
晋国赵氏是具有相当古老历史的家族。据说赵氏与嬴秦出自同一个始祖。这当然有可能是后来人的穿凿附会,举凡任何王朝,都要为自己追溯祖先,其中又以炎黄两大帝君为最早,注重的都是华夏王朝的正统性。晋国赵氏的始祖与嬴秦的始祖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颛顼帝有个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在这其中当属“义者”让人动容,他们遵从内心,做事皆为大义,这种“义士”精神何时出现?如果从《春秋》的角度而言,义士是一种“偏执”的存在,他们为了自己心中信念,在事与愿违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就义,甚至会携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重大的惨案,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景公上位成为君王后,果断对朝中一直把持政权的赵家开始下了毒手。要知道整个晋国自从晋灵公时期开始就一直重用赵盾,而晋景公为了彰显国君的权威,并且收复侈卿,所以就将整个赵氏家族连
上次在历史故事中提到了赵武灵王,顺着整理一下赵氏这个在历史上占据浓重一笔的家族。《史记》记载,赵国与秦国有着共同的祖先,有记载传承到中衍,其担任商朝官员,后代蜚廉有两子,一为恶来,其后人为嬴秦氏;恶来之弟为季胜,其后人便为赵氏。季胜之孙造父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守业者,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到这份事业是否可以长久持续,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的难题,那就是继承人问题。中国有俗话,富不过三代。这也是继承人的问题。创业者辛辛苦苦打下了一份大好基业,却逐渐的被二代、三代们消磨殆尽,说来也让人
清代小说《说唐全传》中,杨林杀死了秦琼的父亲,强收秦琼为义子,秦琼委曲求全,认杀父仇人杨林为义父,但秦琼意欲杀死杨林、替父报仇的决心未曾改变。另一部清代小说《说岳全传》中,陆文龙父母在金兀术攻城后殉国,他则被金兀术收为义子并养大成人,变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