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山」第七章名门嘉士(三)赵进美:赵氏家族的集大成者

时间:2023-01-12 22:14:30 | 浏览:689

文/李福源第三节 赵进美:赵氏家族的集大成者赵进美( 1620-1692),字嶷叔,一字韫退,号清止。他自小聪慧过人,七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宦游。在学习八股之余,喜欢作诗古文词;赵振业将其诗稿给客人看,众人大惊,称赵进美为圣童。赵进美十四岁中秀

文/李福源

第三节 赵进美:赵氏家族的集大成者

赵进美( 1620-1692),字嶷叔,一字韫退,号清止。他自小聪慧过人,七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宦游。在学习八股之余,喜欢作诗古文词;赵振业将其诗稿给客人看,众人大惊,称赵进美为圣童。赵进美十四岁中秀才,十五岁学业大增,先秦两汉及唐宋诸大家之文皆能背诵。崇祯九年(1636),十七岁的赵进美考中举人,为山东乡试第一名,一下名扬海内。崇祯十三年(1640)考中进士,与当时诗词名家如姜垓、宋琬等人以诗书酬唱,雄视南北。同年,赵进美官授行人,奉使江西。四年后,明朝灭亡,赵进美当时侨居金陵,因战乱阻隔,不能还乡,便和宋琬等人辗转到吴阊、嘉禾一带的吴村、蒋湾等地。

一、为宦四十载,平乱留清名

顺治二年(1645),清廷诏令全国举荐地方人才,赵进美被召补太常寺博士,开始了他的清朝仕宦生涯。自顺治二年至顺治十二年,赵进美先后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刑科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等职。赵进美虽负有盛名,为人却十分谦虚,不为矫激,不轻弹劾,所以当时的名士,对其才华心折口服,都愿意和他交往。

我国古代是农业大国,祭祀先农和帝王亲耕是重视农业生产的体现。据传,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都要“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尧、舜、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这一做法一直被世代延续。清朝定鼎后,在农业方面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亦未施行祭先农和行亲耕的礼仪。顺治九年(1652),赵进美上疏顺治帝,指出“农乃天下之本,王者所重”,建议皇上恢复祭奠先农和亲耕之礼。顺治帝采纳了赵进美的意见,第二年即颁诏举行祭先农祀典,并从此定制,直至清末。

顺治十三年(1656),赵进美出任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湖西道。当时江西局势动荡,辖内匪盗较多,南明的残余势力也非常活跃。赵进美在吉安主持公务时,辖区内的永丰及邻近的新淦、峡江、兴国等地,山林密布,沟壑纵横,历来就是强盗聚集的地方。赵进美上任伊始,就先熟悉地形,摸清匪盗首领路数,制定相应的策略,上报巡抚张朝璘。张朝璘采用其策,一边派重兵把守,一边发文招抚,多管齐下,终致匪祸瓦解。不久,又有海寇围攻江宁,沿江各地全部戒严;彭蠡以南地区,人心惶惶,以求自保。地方守官向赵进美请教御敌之策,赵进美认为海寇不足惧,倒是要格外提防山贼乘机作乱,应在山贼出没之地部署军队,以防万一。

几天后,果然传来山贼进犯永丰的消息。赵进美提前一天得到情报,连夜出兵抵御,大获全胜,永丰警报解除,而江宁仍被山贼围困。巡抚要把各郡兵力集中起来守卫彭蠡。赵进美认为,如此一来,各郡无人可守,十分危险;加上兴国一支山贼未被重创,势必会与永丰、新淦等地余党联合因此上书南赣巡抚苏弘祖,请发劲卒五百,顺江奔赴吉安。

第二天,兴国地区敌寇约计千人攻掠庐陵富田一地,并杀害一名巡检。下属请求派兵支援。赵进美不允,认为山贼采取游击战术,掠夺富田后,势必会奔赴永丰山中躲避,与其赶到富田相救,不如奔赴永丰阻截。于是选取精兵沿山路奔赴永丰山中,沿小道走了三天,果然与山贼相遇。山间晨雾中忽然杀出一支大军,山贼一下乱了阵脚,稍作抵抗,即溃不成军。

这一战后,分散于各处的山贼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相互照应,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被赵进美部一一荡平。

有一次,在赣江地区一个强盗团伙在白鹭洲杀人截货,不久,赵进美就把这伙强盗抓了起来,只有一个叫李毛的逃走了。同一时期,安福地区发生兵饷三千金被劫事件,久久破不了案;彭蠡地区有一位布政使家属遭到抢劫;类似这样的抢劫案接二连三发生,赵进美等官员压力很大。

一日,侦探查出李毛藏匿之地,回来向赵进美禀告。赵进美遂发兵将李毛擒住。李毛自知死罪难逃,提出将功折罪,愿意帮官府搜捕诸盗,赵进美应允。众将士认为李毛乃狡黠之徒,不可轻信,赵进美不置可否,放走李毛,并相约三天为限。三天后,李毛果然将抢劫军饷者及各路盗匪名字全部呈上。官兵按图索骥,全数捉拿,依法处死。李毛告诉赵进美说:“不杀盗魁,江湖不宁。”赵进美追问盗魁为谁,李毛回答说:“南赣营裨将郭某也。”于是,赵进美立即秘密派遣几名精干之人,乔装打扮潜入赣州,将郭某在家中生擒。自此,赣江一带风平浪静,民众出行不用再担心被抢掠。

巡抚张朝璘上奏朝廷,拟对赵进美论功行赏。恰其时,强盗万云龙连破吉水、新喻二县,被捕后不久又逃逸了,赵进美被牵连停了俸禄。万云龙辗转到楚闽一带活动,他手下人员广,耳目众多,各地都有他的眼线,据说他一天之内就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赵进美费尽心思,与之周旋,过了两年,方把他擒获。朝廷对他的非议才慢慢停息。

顺治十七年(1660),赵进美出任广东布政使司参政,分守左江道。刚到肇庆,就遇上了防兵因为缺军饷准备兵变。赵进美单骑奔赴军营,晓以利害,谕以威信,终使哗变平息。众人举荐其入藩司,赵进美以父母年老,极力请辞不就;而左江道又在此时裁撤,赵进美于是北归故里,在家乡住了五年。

康熙四年(1665),赵进美出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关西道,驻凤翔。凤翔地偏人稀,政事不多,赵进美奉行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暇日则吟咏山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深受必须爱戴。不久,这一职位被裁撤,赵进美再次回家休养。

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兴乱。时赋闲在家的赵进美慨然说道,国难当头,为臣者自应为国尽忠,岂能避险辞难!于是出任江南江镇道参政,改浙江杭严道,等赶到时,此职已题补他人。

康熙十六年(1677),赵进美出任河南布政使司参政,分守河北道。当时,国内大乱,战事频仍,部队来回穿梭于其辖地彰、卫、怀三郡。战争所需物资十分巨大,赵进美为筹措军粮物质日夜奔波,但是他不愿牵连百姓,不仅不让老百姓出钱出物,还极尽所能开源节流,为处在战事中的百姓送去粮食衣物。第二年,朝廷诏举博学鸿儒,拟选天下知识渊博之人进入朝廷。内阁就推荐赵进美,将他招致朝廷。赵进美老年尊宿,耻与后进争夺,不愿参加考试,后被众人强劝,草草应考,应付公事,后任职河北。

五年后,赵进美任福建按察使。此时距离三藩之乱仅过去一年,监牢关满了各种犯人。赵进美上任以后,立即开始对犯人进行审讯;他白天审讯,晚上写结案文书,不到三个月,所有案件即审理完毕,监狱为之一空,众人以为神人。福建民众载歌载舞表达对赵进美的崇敬与感激。

康熙二十三年(1684),赵进美卸官回家,在城东秋谷修建怡园,吟啸徐行,安度晚年,直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去世。



怡园旧照

二、恰同学少年——同乡旧谊

(乾隆)《博山县志》曾记载孙廷铨一则轶事:“尝有元狐夜入其家塾,公早起读书,狐退蹲墙上,目如电光。书案间遗一小盒,有金豆二粒,一方一圆,方者为其同学攫去,圆者至今犹在,因名其书房曰‘金豆山房’。”[1]博山坊间自古流传,抢去这颗方形金豆的,就是他的同学赵进美。此事虽为传说,却也看出二人从小关系密切。

康熙五年(1666),赵进美为孙廷铨《颜山杂记》作序,文中有“相国沚亭孙公,往与余共砚席,亦怀此叹,今垂三十年矣”[2]等句可以看出,他对二人同学少年时光同样是在在难忘。

赵进美与孙廷铨同为颜神镇人,二人所居仅有几步之遥,又在同一年(崇祯十三年)考中进士,期间交往甚密,友情弥深。为官后,天各一方,见面机会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通过诗书抒怀。顺治八年(1651),孙廷铨奉命祭告禹陵、南海,赵进美与侍讲学士高珩等人为其践行,期间共赋诗9首,其中赵进美赋七律二首,内有“已见壮游多意气,缄书偏系故人情”句。

顺治十一年(1654),赵进美升任理科给事中,孙廷铨写《赵韫退初擢礼垣给事中赋赠》二首。十八年(1661),孙廷铨回颜神镇,恰逢赵进美自广东回归,入颜神住了一宿,二人关山万里,却在家乡碰头,感慨万千,一夜畅谈。孙廷铨赋《赵韫退大参自岭南入觐,道过里门一宿而别送之》诗二首。诗中既感慨二人“万里江湖容鬓改,十年琐闼故人非”,同时也回忆二人友情“征东又遂骊歌发,秋谷春深忆采薇”,少年弟子今白发,唯有情谊历久弥坚。

怡园新景


王士禛是赵进美的另一密友。二人一居颜神,一在新城,相距不过百里。赵进美长兄赵继美的独子赵作肃娶王士禛四妹,从这一关系讲,他又是王士禛的表叔。赵进美长王士禛14岁,当王士禛还是毛头少年时,赵进美早已名满天下,因此他自幼就对赵进美推崇备至。顺治十一年,王士禛作《寄赠赵韫退先生典试三楚》二首,其中一首写到:“庾亮南楼新月明,玄真西塞水烟横。潇湘木叶寒初下,江汉微波秋欲生。地有曹刘征战迹,人收屈宋古今名。归囊应有吴宫瓦,几处澄江白雪声。”[3]通篇境界开阔,尽是对赵进美的崇敬与赞誉。这一年,王士禛只有21岁,四年后,方中进士。

随着以后二人声名日隆,诗书酬唱渐多。赵进美先后有《寄王贻上》、《为王贻上题画二首》、《秋日王贻上节推拈游红桥八首》等诗,或记游,或寄思,满含深情。他的《题阮亭近集》,被用为《渔洋集外诗》序,首句即是“竹西烟月,江左风流,吾贻上以一奚囊收之”[4],对王士禛的过人才华给予了充分肯定。

赵进美去世之后,王士禛作《诰授中大夫福建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清止赵公墓志铭》,详细记述了赵进美的一生,该文现已成为研究赵进美生平的重要文献。

此外,赵进美与当时文人高珩、施闰章、龚鼎孳、宋琬、周亮工、查继佐等人亦交往过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诗文词曲俱佳的《清止阁集》

赵进美一生为官多年,转历南北,所到之处,均勤于政事,体恤民力,政声甚佳。其居官若此,而为文则更冠绝天下,有《清止阁集》流传于世。清人王培旬在其《乡园忆旧录》中说他与莱阳姜如须、宋荔裳,桐城方密之,华亭陈卧之,以诗名雄视南北。在都与诸文士会,作古今体诗,击钵立就。


《清止阁集》

赵进美的作品集初刻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系其最早的两个诗集,惜己失传。流传至今者,都是清代以来的本子,有综合、分体两类,其中流传最广,收录最全的为《山东文献集成》第2辑集部所收的20卷本《清止阁集》。该集分8卷,主要有《清止阁诗》《清止阁词》和《清止文草》等。卷下又分子卷,如《清止阁诗》又含《南征草》《清止诗草》《燕市草》《西征草》《楚役草》《白鹭草》《江粤二岁草》等,其余体例亦同。

赵进美诗作集中收录在《清止阁诗》里,除未刻者外,其余诗作均按时间顺序排列,共计996题、1476首。它们主要收录明崇祯十三年(1640)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的作品。其前、后之诗,或逸或删,己很难见到了。

赵进美对诗的特质有深刻的理解,他在《吴鉴在<北征草序》中说:“夫诗者,古人自言其性情而己。乃寄览山川,俯仰时事,有不得忧乐之平者焉。”[5]他的诗集正以“寄览山川,俯仰时事”为起结,也以此为主要内容。赵进美论诗不主故常,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欲上求之古人《三百篇》”,“不废于《小雅》”;故其诗作丰腴典丽,雍容自若,当时诗坛盟主王渔洋评价他的诗“清真绝俗,得王、孟之趣”[6]。


《清止阁集》自序

除诗作外,赵进美史论、序跋、赋体、引、问、传、行状、墓志铭、颂等无所不涉,且均有极高造诣。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两部杂剧《瑶台梦》和《立地成佛》。

《瑶台梦》是单折杂剧,故事脱胎于《太平广记》卷七十所载许瀍通过道人许飞琼与仙姑相会的故事,情节虽较为简单,但语言却十分清秀华丽,让人如痴如醉。如《忆王孙》曲调:“朱颜奉酒寿先生,趁着残月犹飘花外明,见天末长风散晓星。止瑶笙,我醉思眠试问卿。”余皆若此。

《立地成佛》共四折一楔子,主要宣传因果报应之事。体例虽为常见,但在赵进美笔下,却将深不可测的佛法进行了解构,还原到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易让人接受。

王士禛评价《瑶台梦》、《立地成佛》二剧“论者谓不减张小山、贯酸斋云”。将赵进美与元代戏曲大家张可久、贯云石比肩,其言稍过,但也由此看出赵进美杂剧在当时的影响。

赵进美的创作风格对王士禛影响较大。诚如王小舒先生所说,王士禛认定赵进美诗“清真绝俗,得王、孟之趣”就存在着另一种可能,即有意夸大这个方面,以此强调自己和赵进美创作的一致性,从而张大康熙朝的神韵诗风。如此说来,赵进美和王士禛,从创作到理论,就存在着一种前后交接的关系,这种交接是在顺治后至康熙初完成的,正代表了山左诗歌风气的转移[7]。

赵进美是博山赵氏家族的承上启下者,一生为国忠,为亲孝,为子贤,深受时人敬重。(民国)《续修博山县志•艺文志》评价说:“邑揽山川之秀,故博雅之士应运而兴者,如云蒸霞起,以润色休明,若文水任公、沚亭孙公、清止赵公,实开风气之先。”[8]这个评价较为中肯。


注 释:

[1](乾隆)《博山县志》,《博山旧志集成》第2册第293页。

[2]《颜山杂记》,《博山旧志集成》第1册第11页。

[3]王士禛:《寄赠赵韫退先生典试三楚》,《王士禛全集》,第58页。

[4]《渔洋集外诗》序,《王士禛全集》,第528页。

[5] (清)赵进美《清止阁集》,《山东文献集成》,第728页。

[6] (清)王士禛:《诰授中大夫福建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清止赵公墓志铭》,《王士禛全集》,第2194页。

[7] 王小舒《赵进美的诗歌创作与理论主张》,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一期,第63页。

[8] (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博山旧志集成》第4册第670页。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陈赫影迷网瑜伽资讯网中国式离婚速比涛泳镜UFO飞碟探索网南宁分之道官网普法网希腊旅游网云南旅游网图阿普塞旅游网川崎机车网佳贝艾特羊奶粉武术培训网三亚旅游网睫毛膏品牌网
赵姓起名通典-赵氏取名字大全女孩免费、五行缺火女孩取名精选百度、女孩五行缺火取名大全、赵姓起名通典大全、赵姓二字名霸气男孩、姓赵的伟大人物名单、全国赵姓名人录、陕西籍赵姓名人录、赵姓书法作家名单、陕西首富赵氏家族、赵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赵氏家谱字辈查询、赵姓女孩洋气顺口名字、赵氏十大富豪排行榜。
赵姓起名通宝典 taishuangle.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