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1:55:13 | 浏览:802
赵盾,即赵宣子,是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个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权臣,后世称他为“古之良大夫”,可就是这么一位牛人,在他死后不久,竟然家族差点被国人所灭,几乎断子绝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都要从他的几件事情说起。
赵盾成为中军将后不久,晋襄公去世,由于当时的太子夷皋年纪太小,以赵盾为首的大臣有很大一部分倾向于抛弃太子夷皋转而选择年纪大的公子作为晋国继承人,当时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身在秦国的公子雍,一个是在陈国的公子乐,赵盾倾向于公子雍,晋国另外一位大臣狐射姑却想要立公子乐,狐射姑提前派人去陈国迎接,想要先一步定下立国君的事情,可是没想到赵盾在公子乐回国半途设伏,派人击杀了公子乐还有使者,致使赵盾与狐射姑的矛盾严重激化,最后狐射姑被迫流亡国外,同时赵盾解锁了一个伴随一生的评价,被狐射姑成为“夏日之日”,说的就是赵盾行事霸道,让人畏惧的特点。
处理了狐射姑的事情之后,赵盾派了晋国大夫先蔑、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按理来说,到时候按部就班地迎立公子雍为晋国国君,秦晋交好,赵盾也就能安安稳稳地继续当他的首席大臣。可赵盾偏偏不按牌理出牌,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知道赵盾要立公子雍,立马跑到赵盾府上撒泼打滚,赵盾见了穆嬴,转念一想,如果将已经成年的公子雍送上君主宝座,自己顶多也就混个军政大臣,而且公子雍在秦国混迹多年,指不定后面在秦国人的帮助下就把自己的权力给夺了,如果让现在还年幼的太子夷皋继位,那不就是自己的玩偶,晋国不就是自己说了算了么?
将太子夷皋立为国君(即晋灵公)之后,赵盾又对晋国的老臣进行了残酷的清理,赵盾终于在晋国梳理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权威,一时间权倾朝野,但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
直到晋灵公长大成人,晋灵公行事风格叛逆古怪,在很多事情上与赵盾对着干,两人矛盾颇深,晋灵公三番五次派人想要刺杀赵盾,但最终反倒是被赵盾派出的同宗的赵穿刺杀身亡,这一点也导致了很多赵国大臣对赵盾的不满,这一点也是赵盾一辈子都抹去不了的污点。然而此时的赵盾在晋国可以说是一手遮天,只有史官们留下了只言片语记录下赵盾弑君的事实,赵盾实质上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晋灵公身亡之后,赵盾扶立了晋成公,晋成公心知此时赵盾在晋国的地位已经无可撼动,因此并没有追究赵盾与赵穿的罪责,而是将两人都任命为大臣。
此后,赵盾坐稳了晋国第一权臣的位子,一时间赵家在晋国风头无两,赵盾的儿子赵朔、同父异母的兄弟赵括、赵同、赵婴都担任了晋国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赵盾已经老了,他在预感到自己要死之前,没有将赵氏宗主的位置留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让给了自己的兄弟赵括,而自己则是退居二线,由于赵盾的权威,在他还在世的时候,赵氏在晋国的地位没有受到威胁,然而在他去世后不久,晋国赵氏集团内部就发生了变乱,叔媳通奸、相互攻击,最终被晋国其他家族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发动了政变,终于导致了赵氏几乎惨遭灭族。
总体上看:赵盾被人称为“夏日之阳”,其行事风格过于强硬,对外没有与邻邦秦国交好,导致秦晋之间一直保持的友好关系破灭,并引发秦国攻击晋国、晋国与楚国交战的时候失去秦国援助,以至于晋国国力消耗,中原霸主地位动摇;国内又没有团结大臣,狐射姑、先蔑、士会等重要大臣出逃,很多晋国旧臣死于赵盾的血腥镇压之下;在亲族内部,没有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权力交接,导致自己死后赵家内部不同力量分裂,以至于间接导致了赵家的灭门惨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