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1:52:47 | 浏览:819
赵氏起源一;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舜帝赐姓伯益“嬴”(伯益,史籍写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称大费,大业的儿子)伯益得姓“嬴”,但真正得姓“赵”还得从造父开始说起( 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
据《史记》上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同时《青铜甬道铭文》载有:“穆王十七年(公元前960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穆王十七年即公元前960年,造父为穆王御。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至赵城后,以邑为氏,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造父之前,赵城一直是伯赵氏族居住的地方,为什么伯赵氏族的人没有姓赵呢?这涉及到古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的问题。
姓是个体性的,那时的一般人没有姓,有姓的都是直系后代世代承袭,没姓的人要想得到姓,只有作出特殊贡献后才可能得到姓,比如伯益被赐为嬴姓。所以,姓对一个人或家族来说,是一种荣耀。
氏是一个团体性的概念,比如伯赵,是氏不是姓,伯赵氏是指一个大的群体。一个人或家族生活在伯赵氏这个群体中,其他氏族的人说起这个人,一般会说他是伯赵氏。如果这个人离开伯赵氏,成为玄鸟氏的一员,他就成了玄鸟氏。
造父生平,“嬴”姓,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族,为赵国始族。几十年后,造父的侄孙非子又因功封于秦(天水),为之后秦国始祖。
造父世系: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赵成子(赵衰)、赵夙
造父的第6世孙叫奄父,是周宣王的大臣。周宣王39年(公元前789年),周宣王想要讨伐姜戎(当时的一支少数民族),奄父觉得时机不够成熟,说暂时莫去,但周宣王哪里肯听。双方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南)大战,周宣王被打败,他的驾乘被打翻,姜戎士兵围了过来,眼看周宣王就要被抓住了。就在这时,奄父的儿子叔带及时赶到,把周宣王救上战车。凭借先祖造父传下来的精湛驾车手艺,叔带驾车左冲右突,把姜戎追兵远远地甩在身后。事后,周宣王为感谢叔带的救命之恩,破格提拔叔带为执政大臣。
周宣王驾崩后,周幽王继位。周幽王不是一个省事的人,他是周朝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因为西周就断送在他手里。叔带多次劝说周幽王不要老是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美女身上,还是要多打理打理朝政。周幽王听得心烦,一怒之下把叔带的官职给免了。叔带没法,只得逃往晋国。晋文侯早就听闻叔带的才干,立即任命叔带为国卿。叔带的祖地赵城,在晋国境内,叔带到了晋国,相当于回到了祖地。因叔带在晋国做大官,在赵城的族人得到了极大发展,遂以赵城为姓,赵姓这才真正诞生,赵城成为天下赵姓及其分化而出的其他姓氏的根源地。
天下赵氏一家亲,下回讲解赵氏起源二....